昆明市中心藏着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消防“小中队”
2021-06-30 14:04:19 阅读次数:1030
                                   百年消防·守望雲滇
                                      1921-2021

  昆明市中心藏着一个百年历史的消防小站

  1906年晚清时期,云贵总督将自己的贴身卫队改建为消防队,名为“水军”,这是云南第一支消防队伍。随着时代变迁,这支承担着灭火责任的队伍不断发展变化,逐渐演变为1931年的昆明市警察局消放大队。

  1950年,昆明市消防一中队正式组建,先后在宝善街、西昌路为昆明人留下“红门”驻地印记。

  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消防队公开招收消防警察100名,扩编为消防大队。第二年,更名为云南省会公安局消防大队。大队第2、4队驻宝善街,第1.3队驻景星街。

  1995年3月,五华区公安消防大队成立,该中队被编入五华消防下辖,后随着五华消防二中队的组建,才正式有了“五华消防一中队”的名号。图片图片昆明市公安局将小西门原四分局看守所分给消防大队,一中队从宝善街搬迁进行。1960年至1980年间三次翻修。图为1987年拆除旧房重新建。

  2018年,随着全国消防队伍的改制转隶,“西昌路中队”更名为“西昌路消防救援站”。

  从1906年到2021年,从“水军”到“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昆明消防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他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他们的故事,正如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内墙壁上遒劲的大字:“百年消防 守望云巅”。

  昆明市中心,潘家湾地铁站附近,车水马龙。地铁站旁,一排红色的房门与周围商铺齐平。若非这显眼的红色,老旧的门房恐怕很难引人注意。

   夏日的昆明,天亮得早些。清晨充满凉意,但红色房门内,不到半个篮球场大小的训练场地上,消防员们正挥汗如雨。训练墙上,刷了漆的旧砖块已被磨得光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向上攀登的速度。在这小巧的训练场上,消防员们好似愈发用功。

   三层小楼内,消防战车、消防员之家、荣誉室、红门影院、电子阅览室……小而精。三楼一处不显眼的位置,是西昌路消防救援站的荣誉室,奖杯、奖状、锦旗、书信嵌满这间10平米左右的小屋。触摸奖杯、研读信件,进入荣誉室的人总能通过一些旧物件走近这支消防队伍,了解他们的故事。

   此外,这里也是新入队消防员上第一堂课的教室。西昌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梁哲润说,这是西昌路消防救援站一直以来的传统。荣誉室内的奖牌、奖状、锦旗、书信能更好地讲述西昌路消防救援站这支队伍的历史、荣耀以及责任。

   “我们要让新入队的队员们知道,这是一支有优良传统的队伍,他的加入,将为我们注入新鲜血液,传承好守护春城的百年消防精神。”梁哲润说。

   警铃响起,红色房门迅速开启,房门后的战车迅速启动。消防员们乘着战车走出红门,往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驶去。高楼大厦之间、村社小道内,他们用血和肉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危。

   群众转危为安时,他们便悄悄离开,继续坚守于红门之内。百年来,均是如此。

   “当时,火光冲天而起,整个三层高的楼房都被大火吞没!” 时隔28年,对于刘树立来说,发生在昆明东方夜总会那场大火,仍历历在目。

    当时,刘树立是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原昆明消防一中队)的一名消防员。

    1994年8月23日凌晨3点多,昆明市中心夜晚的宁静,被一场大火打破。火光冲天而起,夜空被照得透亮,小楼周围的居民难以入眠。

   着火的地点位于西昌路原供销社贸易大楼,当时大楼内有舞厅、火锅城、影视城以及土产公司等,楼内的石油液化气、柴油灶燃料油罐、以及一些易燃软装材料极易燃烧、爆炸。

   距离起火点火灾现场最近的是(原昆明消防一中队)。接到群众报警后,一中队迅速出动3辆消防车,26名消防员赶赶赴现场。

   3分钟后,救援力量达到现场。“现场火势太大了,大楼的东南面火光冲天,并且急速向整栋大楼蔓延。”刘树立回忆火灾现场。

   当时,一中队利用三辆消防车取水、灭火防止火势蔓延。奈何,现场易燃物品太多,即使水枪将火浇灭也会快速复燃。

   在火场侦查过程中,侦查员发现,距离燃烧点仅有3米左右的位置有汽油桶、氧气罐,等极易爆炸物品。危急时刻,刘树立带领一个班8名战士冲入火场,一只手将湿毛巾捂住口鼻,另一只手将这些物品搬离火场,为后续灭火救援减少阻力。任务完成后,刘树立和自己带领的队伍又投入到其它工作中。与此同时,其他小组同步进入火场营救被困人员。

   一整晚,消防员顾不上自身安危,灭火救援。7点30分,大火被完全扑灭。

   虽然有11名消防员受轻伤,但是也保护了大楼顶部的油罐、大堂东面部分场馆以及周围住户、金花宾馆内320名游客的生命安全。

   因为在此次灭火救援中表现突出,刘树立被当时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云南省消防总队记二等功。多年以后再问起当时的感受,刘树立只说:“灭火救援本就是消防员的职责,在火场上,拼尽全力是我们唯一考虑的事情。以前、现在、将来亦是如此。”

  回忆那场大火的同时,刘树立想起了曾经的战友和他待过的这支队伍。

   1991年,年仅18岁的他毅然离开家乡,进入部队,并成功加入昆明消防一中队。

   刘树立是安徽人,刚开始,他并不习惯昆明的生活,但在领导和队伍的关怀下,逐渐习惯并喜欢上这里。“我们一起入伍的很多人,都不会吃米线,我们中队长经常在跑完步后,给大家买包子,照顾大家。”那时,通信不发达,只有在过年时,每人才有几分钟时间跟家里人通电话、报平安。“我们的消防队,就是家!”刘树立说,在队伍中,领导与战士同吃同住,经常关注大家的情绪。也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所有人更加珍惜彼此,成为好搭档、好兄弟。

   后来,刘树立辗转到其他中队。2014年,他以中队长的身份重新回小西门,担任西昌路中队中队长一职。这一次,他肩上的责任更多了。

   他希望自己的队伍能够团结,在战场上所有人“骁勇善战”,同时,也能平安“回家”。所以,新消防员入伍时,必须要开展扎实的基础训练,只有这样,在关键时刻,他们能保护好群众,也保护好自己,还能保护好自己的战友。

   如今,刘树立已经48岁,虽然离开了消防队伍,但这种队伍中的“团结”精神,他一直很珍惜。

   这样的精神在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内也一直传承着。指导员梁哲润严格要求每位队员,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站长吴强,带领大家刻苦训练,只为在战场上,所有人平安。“我只希望,每一次出警后,大家都能平安归队!”吴强说。

  “这些年,消防设备不断更新,消防队伍的战斗力也在不断增强。”赵强曾经是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内的一名战车“老司机”。

   从70、80年代,只能乘坐一人的老东风消防车,用铁罐子运水灭火,再到2008年的高喷消防车,它可以进行油类火灾扑救……再后来,更多“高精尖”的消防战车不断更迭。在这个过程中,赵强的车辆驾驶、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精进,而整个中队的灭火救援能力逐步提高。

  “没有他钻不透的车!”作为一名特种车辆驾驶员兼操作员,赵强的驾驶技术队友们有目共睹。

   一有新进的特种车辆,赵强就会扎进车中悉心钻研。特种车辆技术含量高、操作使用复杂且大队缺乏专业的教员以及系统的教材。怎么办?没有专业的教员,那就看资料,资料看不懂的,那就直接请教特种车辆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直到将车辆装备研究透、把车操练熟,这是成为特种车辆驾驶员来赵强一直有的习惯。

   抢险救援战场上,他凭借着自己专业的技能,利用特种救援车辆救助了多名群众。“每次救援时,他都很淡定,并且能够能够精准、快速施救。”队友很羡慕他。但是,大家都知道,淡定的背后离不开日常的严格要求。

   每次救援结束,他会立即总结经验。在日常训练中,他喜欢与战友们一起研究灭火战斗中的扑救方法、战斗编成、战术原则,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以及身边战友的业务水平。

赵强认为,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装备技术不断更新,唯有永葆初心,不断学习,方能传承好“百年消防精神”。
    
训练科目在变 勤奋拼搏不减

   90后纳西族小伙和重杰一直很崇拜消防员。2016年,他如愿加入消防队伍。“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入队后,他很少有机会参加灭火救援,而是不停地训练,虽然他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年的训练,让和重杰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2017年,他被分配到西昌路消防救援站。直到跟随中队长、班长一同前往救援现场时,他才理解,不断地训练,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不坚持训练,真正上场灭火救援时,可能连水带都拿不动,更别说救人。

   看着荣誉室内的奖杯、奖牌以及锦旗,和重杰被这个有着百年消防历史的队伍所感染,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于是,他积极钻研训练方法,经常给自己加操。不出所料,他的综合成绩全队排名第一。

   因良好的表现,很快中队便决定让他担任战斗班副班长。接过这个重担后,他带着全班队员锻炼体能、训练业务、研究操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全班各项成绩直线上升。

   而和重杰也在带领他人的过程中,自身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精进。2018云南总队比武中,和重杰荣获四百米疏散物资第一名。此前,他并没有接触过这个比赛,能拿第一名,他觉得自己为组织争了光,也更有信心和动力。他还发现,自己在大比武中的优势可以进行拓展强化。于是,在之后的训练中,他不断加固自身短板弱项,专挑硬骨头啃。在400米疏散物资科目,他知道自己动作不连贯,衔接不流畅,就请教练分解动作,各个击破。随着每天不断勤奋训练,积累经验,他的成绩愈发优异。2019年,他在云南总队“云岭利剑”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竞赛负重100米跑比赛中,荣获第二名,荣立两次三等功,两次受嘉奖,两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 。

   面对获得的荣誉,和重杰从未骄傲,他说,消防的比武科目一直都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唯有勤奋苦学,才能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赢,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为民服务的新时代消防员。

  第一阶段

  创新理念 做服务型队伍

  2018年,随着消防队伍转制改隶,消防逐渐转变为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同时这支队伍的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

   西昌路消防救援站管辖的面积虽然不大,但辖区情况极为复杂。老旧小区众多,人员复杂,火灾隐患突出,且私家车极易堵塞消防通道。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密切联系街道等部门,逐步打通老旧小区“生命通道”。同时,不断加强防火监督工作,严格要求消防安全不达标的单位积极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随着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西昌路消防救援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更加满意。”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他们把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以及相关消防器材使用的技能培训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

   不仅如此,西昌路消防救援站还拓展更多服务渠道。今年5月,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志愿服务站内,配备消防宣传资料、急救药品、饮用水、桌椅、便签等物品,旨在免费为群众提供城市便民、消防宣传等实际服务,变“被动服务群众”为“主动服务群众”。

   此外,西昌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坚持承传百年消防精神,自2011年起,与大观小学两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每年号召鼓励消防员奉献爱心。如今,这一善举已持续9年,并将一直延续下去。消防员们用他们的为民初心,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传递更多温暖和能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正阔步向前迈进

                       五华区消防救援大队将紧紧

                       跟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

                       接过历史的红色荣光

                       接过时代的重任

                       接过英雄楷模的光辉旗帜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乐”中携手奋进

                       砥砺前行,再续百年消防精神